10月30日,我院王丽娜老师面向祁县四年级参观学子,以“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”为核心主题开展专题讲座。课堂上,历史与现实交织、理论与故事相融,让这场研学之旅成为一堂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力度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
“同学们,大家是否知道黄河中的砥柱山?它立于激流中央,任河水冲刷却岿然不动,还能劈开巨浪、指引航向。”宣讲伊始,王丽娜老师以“中流砥柱”的意象设问,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思考热情。她顺势切入主题,将 14 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比作汹涌的“历史激流”,随即抛出核心问题:“那么谁是那座支撑民族危亡、指引抗战航向的‘砥柱山’呢?”
王丽娜老师通过时间轴为学生们展开历史长卷。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,中国人民率先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,自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抗争。从1937年七七事变引发全面抗战,到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,再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,一个个关键节点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抗争历程。
宣讲尾声,王丽娜老师给出了答案。她强调,中国共产党正是抗战洪流中的“砥柱山”,不仅率先举起抗日旗帜,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,更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,开辟敌后战场开展人民战争,以顽强意志和巨大牺牲支撑起民族救亡的希望。
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——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”,并激励学生们:“抗战精神从未远去,它藏在杨靖宇冰天雪地中的坚守里,藏在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冲锋里,也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传承下去。”她勉励大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转化为学习的动力。
活动结束后,祁县学生感慨道:“以前听抗战故事只觉得悲壮,现在终于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大家赢,以后我也要做一个有担当的‘新时代砥柱’!”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而言,此次活动不仅探索了“校地协同思政育人”的新路径,更让思政课走出课堂、走进学生心里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